搜索

九华甘露  无上清凉(转载自《普洱》杂志)

发布人:大昌号 发布时间:2013-08-14 浏览数:

九华甘露  无上清凉

 

文/图   李 东

    

      全文如下:

“咚,咚,咚……”九华山甘露寺大雄宝殿的鼓声响起。甘露寺为一次茶会而敲鼓,住持藏学法师以及近百名茶友,中式素色棉麻着装,围坐在大雄宝殿前,围坐在经久未用的古木楼院子里,正襟危坐,十二席雅致的茶席前,茶香氤氲,茶友静心吃茶,席主煮水瀹茶的声音,在这一刻,分外彰显。

细雨中,更让寺院平添一份静谧。

茶鼓响起时恰降细雨,有茶友曰“天降甘露,甘露寺里饮甘露,无上清凉”。

古琴在茶香中轻轻飘起,尺八苍凉而辽阔的,从寺院的某处传出,雨后深深的寺院,更觉空灵、恬静。

大雄宝殿的法事,在茶香萦绕中依旧不改节奏,茶香,在寺院的钟鼓声、木鱼声里,韵味更加绵长。

没有惯常的走动,没有惯常的大声喧嚣,更没有手机频频拍照的杂乱,没有主持人,没有开幕词,古琴就在那里,想弹走过去即可,尺八演奏在某一隐秘处,剔除繁杂教条,静心饮茶。

近二十个省市的近百余名茶友,抛却琐事,不带任何商业目的,聚到九华山甘露寺,素斋两日,禅韵洗礼,为的就是布一茶席,分享茶香,很多茶友为错过报名时间而扼腕叹息。

茶会,茶席,茶文化中的雅致表现,近年来屡屡出现,但总摆脱不了挥之不去的商业纠结,难脱世俗的窠臼。

这次茶会,名曰 “九华甘露无上清凉”,是昆明数名资深茶人共同发起的茶会雅聚,席间品鉴了3款普洱茶,一款新茶(2013年景迈山古树单株)开路,一款老熟茶(九十年代出口日本小熟沱)清喉,一款老生茶(九十年代勐海茶厂红丝带生饼)至纯,一款自选茶殿后。

九华山,特有的地理气候,水质上好,甘洌清甜,很适合泡茶,很是难得。

茶席结束,来自各省的茶友依依不舍,两天的茶聚,胜似老友相聚,分外开心。  

雨花甘露境闲闲  静清和主人   张茂林(济南)

静清和抽到大殿天井的芭蕉树前,这一绝美的背景,是个机会,其实更是一种挑战。然而,巧妙安置在老月饼模子上的三支红盏,席中核心位置上的一盏朱泥小壶,大胆营造出绿肥红瘦的意象。同时因席案较大,共置两组八支杯子,更有实用的考量,其在山涧采得野花,插于席上,营造香艳之雅美,美与实用的结合,才是茶席的生命力。  

随缘     四季轩主人   刘冀川(北京)

席主很酷爱手工,巧手制得千般茶器,很令人垂涎。茶拨、花器皆出自手制,正如此席席名“随缘”所示,一切出自因缘。亲手制作茶器,茶席个性色彩强烈。席主清早采花,杯盏的监督烧制,茶器的手工斫制,如是等等极为用心。茶席不能只是“唐宋元明清,金银铜铁瓷”的堆砌。

禅心       普通堂主人   龚志琼(昆明)

此席最得虚实之美。因场地限制不得不设为1.2见方之席,方席之难,难在层次。此席化劣势为优势,在主泡处设计紧凑,可谓密不透风!最妙是远远一处香插,席面空出大量留白,疏可跑马!疏密虚实以及瓶花和香插的高低对比,实在精彩。  

身如琉璃松间露  一水间主人   王迎新 (昆明)

此席最得甘露寺之清凉。铮铮松针与精心打造的露珠恰合了甘露寺的建造缘起。玻璃盏与露珠在深色托盘的衬托下都透出一种晶莹空透清凉,暗合了“无上清凉”茶会之总目,匀杯上的“一水间”三字又点出了席主之雅室。全席看似无心,实则巧妙至极。 

只此心境        步达瑜伽     姚栖谛(合肥)

形式美暂且不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席主泡茶手法之庄严细腻与谨严。席的气场关键是人,人的沉静影响茶汤及品茶者。这或许就是甘露寺师父藏学法师所谓仪规的重要涵义。茶席之美除了静态装置,更鲜活的怕还是冲泡手法及茶汤的滋味吧。故,茶汤入口,会心一笑,才是茶席的最终完成。 

无有心饮      秋浦书院茶师 阿昌(合肥)

当大部分席主和茶友在场内静心享受精妙茶席和琴箫佛音之时,阿昌在龙象台摆上四米长案,一丝不苟,精心布排,用同样甘醇的茶品浸润着席外焦躁的心。阿昌面壁,把高台外的风景留给茶友,把清凉留给场内。席之优劣已不重要,此一喧嚣的流水席恰能呈现出席主作为茶人的宁静与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