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发布人:大昌号转载 发布时间:2023-09-18 浏览数: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昨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至此,云南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增至6项。

档案

坐标: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

面积: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其中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面积11927.85公顷。

人口:遗产地居住着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汉族5个民族,共有人口1586户6535人。

遗产要素:包括9个传统村落、5片古茶林、3片分割防护林。

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同时成为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云南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增至6项,数量仅次于北京市,排名全国第二。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是由古茶林、茶园、森林和传统村寨构成的不断演进的文化景观,是世界上现代茶园种植技术普及前,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其中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面积11927.85公顷,遗产地居住着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汉族5个民族,共有人口1586户6535人,是活态传承的文化景观。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于2010年6月启动,2012年9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同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其确定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荐项目。202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2022年世界遗产正式申报项目。2022年9月,在国家文物局的协调和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现场考察评估工作。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3类。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普遍价值6项评估标准中的两项(标准Ⅲ——能为延续至今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标准Ⅴ——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

对照标准Ⅲ,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西南地区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林下茶种植传统的典型例证。这一种植方式利用森林系统创造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并利用生物多样性预防病虫害、促进授粉并提供天然养分,持续生产出高品质有机茶叶,在当今世界规模化台地茶种植园主导的背景中十分独特,显示出对当下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伦理和智慧。世居民族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独特的茶祖信仰、以“和”为核心的当地茶文化、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以及互敬互爱的风俗习惯,实现了人与茶、人与自然的高度精神联系,保证了这种传统延续千年并依然充满活力。

对照标准Ⅴ,景迈山申报遗产地是世居民族保护并合理利用山地和森林资源的典范。世居民族利用因地制宜的土地平面、垂直利用技术和村寨选址、建设技术等传统知识体系,通过以古茶林为核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智慧型山地人居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森林农业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茶文化主题项目空白,再次证明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的起源地,是种茶制茶的鼻祖。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古茶林彰显的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朴素生态伦理和智慧,对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多元文化并存具有启示意义。

本报记者 胡梅君 沈浩 杨质高 熊波

转载自《春城晚报》,2023年9月18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