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日记—2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忙肺 晴
一大早,就起来,困意依旧,临街小酒店的清晨,吵得无法懒觉。
接了翟大姐,就去吃早餐,土鸡米线,除了米线,还有卷粉、米干,最有特色的是乌骨鸡腿、翅膀、鸡肉做“罩帽”,很实在。
吃了土鸡米线,上路,出了永德县城,就是石头路,八、九公分见方的石头铺就,一路爬坡,翻大山,再一路下坡,不知上了几次,也不知下了几次,德勐线(永德—勐板)39公里的里程碑处,翟大姐指挥左转,就上了一条沙石路,车一驶过,扬起漫天沙灰,后挡风玻璃上已被灰尘覆盖殆尽,经过7公里的山路,就是忙肺了,一个好美丽的山头,屹立在众山环抱之中,众山又与忙肺山有相当距离,使忙肺山周围通风非常好,沙土紫壤,土质比较肥沃。
后来得知,这条路修好还不久,即使下雨,轿车也能进忙肺。
忙肺村地处山头的肩部,依山而居,很是巧妙,赛米河从忙肺村下面蜿蜒流过。
进村第一站,车停妥,到一开小店的老乡家门,就被热情相邀,参观院子里的茶叶,主人五十开外,姓熊,是个转业军人,很健谈,两女儿一个在温州打工,一个在附近教书,老俩口开小店,做些茶,养猪养鸡,日子很是悠闲。
熊大哥在揉茶
熊大哥自己家喝的茶
熊大哥家的鸡
“今年雨水少,太少了,茶不好看。”熊大哥说。“春茶只有一拨,产量减半。”
我们很想知道忙肺的手工初制状况,请老人家给我们示范初制流程,无奈鲜叶刚初制完毕,热情的熊大哥的老伴于是去现收15斤鲜叶来做给我们看。
与主人聊天了解到很多忙肺的背景,收获很大。
忙肺,原先是甭隆(音)族聚居的地方,后来汉族入侵,甭隆族就走了,据说是迁往境外了。
忙肺茶树的树龄普遍较短,以80~150年左右的居多,然而由于土壤肥沃,除了施少量茶叶专用复合肥外,一般不施肥,茶树很少有病虫害,即使有些害虫,也只有在夏茶中才见到,茶农一般不予理会,由它自生自灭。
忙肺茶,非常生态,独特的品种优势和生态优势,造就了忙肺茶独到的品质优势,难怪紫玉茶厂今年在忙肺紧锣密鼓做红茶,据说正在通过欧盟的有机茶认证呢。
忙肺村150户人家,800余人,家家有茶地,户户会初制,但制作技术高低不等,没有初制所,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多由人工锅炒杀青而成,倒也无意间保留了普洱茶的传统工艺。
上午采摘的春茶,一般要3.7~3.8公斤的鲜叶能制作一公斤毛茶,而下午采摘的只要3.5公斤即可制成一公斤毛茶,夏秋茶则需达到4.3~4.7公斤才能制成一公斤毛茶。忙肺的鲜叶杀青后一般只揉捻一次,并以一次晒干为佳。所以早晨杀青的茶叶是最理想的,杀青揉捻之后立刻摊晾晒干,汤色、滋味、香气都最佳;而晚上杀青的茶叶即使不被捂到,由于干燥时间过长,易变黄变红,香气、滋味大打折扣。是早上杀青还是晚上杀青?就要看鲜叶的含水量了,还是那句老话,看茶制茶。
杀青的火候,一般要求杀熟、杀透,不能有生味,茶农会看是否粘手?是否易捏成团?松而即散,掌握基本过关,忙肺揉捻有些轻,抖散微差,使得干茶直条少,形状欠佳,很是遗憾,今年的茶,这一点尤为突出。
夏茶的干燥,多以隔火低温烤干的为主,无烟味污染之忧,刚烤好时比晒的茶叶看样更好,但是半个月后光泽度变差,远不如晒干的茶叶。
近中午,喝了今年的早春忙肺茶,虽然外型差些,但滋味、香气还很好,一点点遗憾,同行的小周说:“对大昌号的顾客,尤其是老茶客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吧。”我认同这样的观点。
忙肺茶园为大叶种乔木型古茶树,忙肺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多采用茶叶籽育苗方法由人工种植形成,大规模种植是1958年了,现在已经利用面积为960亩。该茶园海拔1500米,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气温18度。茶园东南角有森林数千亩,植被丰富,生态良好,是云南大叶种最适宜种植区域之一。茶园距今约有80年左右,少部分茶树近150年树龄。该品种特征:树姿半展开,分支密,叶长椭圆形,叶长13厘米,宽约6厘米,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背绒毛多,短粗肥壮。一芽二叶茶多酚含量34%,咖啡碱4.1%,水浸出物45%。
后来,还拜访了忙肺村2号的毕大哥,他家也做茶,一个韩国茶商刚走。他的初制得到了专业制茶技术员的指导,茶就好得多,难怪韩国茶商喜欢,只是韩国茶商教条的采摘要求“一芽一叶”很让其为难,“这样的鲜叶怎么收得上来?”他总是这样无奈的抱怨。
永德县总面积3208平方公里。大都分布在海拔800~21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PH值5.5左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3.8~6.5%,日照时间长,湿度大,生态条件优越,是集中成片发展茶叶极为适宜的土地资源。全县11个乡镇都曾经有过野生茶树生长,至今保留较多的有明朗、勐板、乌木龙、亚练、大雪山等地,总面积达11.05万亩,成为全省各县之最。1910年,永德县首倡种茶,目前已有三个国家和省级优良茶种:勐库大叶茶、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和鸣凤山大叶群体种。
对忙肺的深入了解,更坚定了大昌号开发忙肺茶的信心,忙肺之行,很开心啊!